网上有关“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先说比亚迪:
比亚迪放在这里是不合适的,首先比亚迪不是造车新势力,它已经能算老牌车企了,而且是能够掀翻传统燃油车的生力军。旗下不仅仅有纯电汽车,更有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动。产品线较为齐全,而且连续多年新能源销量领先。
把比亚迪和这些造车新势力放在一起,可能是题主对比亚迪并不了解。这是一家传统车企,它造出了中国第一台1.5T发动机,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箱,掌握着ECU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制造车规级电控芯片IGBT的企业。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国内最高的,掌握专利算是最多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独步天下,是全球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的插电混动,DM3.0,甚至是明年将要上市的DMi4.0,领先其他车企至少两代以上!
哪怕没有新能源,比亚迪凭借燃油车依旧能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1.5L的骁云发动机日效率高达43%,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发动机,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能打个平手。用在燃油车上1.5T的发动机日效率38%,依旧是国内一线水平。
现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燃油车、插混车和纯电车。像是48V轻混,日系双擎弱混,电的参与程度不高,所以归为燃油车范畴。毕竟国家也是把双擎归为节油车而已,不算新能源。而新能源领域,主要就是插混和纯电,其中有增程式,虽然算是增程式电动车,但是也有内燃机,可以归为插混。日后可能会有氢动力新能源,但是我并不看好前景。我赞同王传福的观点:老百姓不会为环保买单,只会为省钱买单。氢动力除非能做到纯电一样的用车成本,还需要像加油站那样方便,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这才有可能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虽然新能源发展迅速,但目前仍旧是燃油车的天下。纯电汽车因为续航和充电慢的问题,短时间肯定无法得到有效普及,哪怕现在续航已经达到了700多公里,可是因为充电慢,续航焦虑依旧无法解决。除非电池技术得到质的突破。
目前来看,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是可以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这一点和纯电不同。大部分家庭用车都是以市区短途为主,插混车纯电80Km左右的续航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日常应用了。如果续航里程超出,用燃油当成混动车开,一样没问题。增程式其实也是如此,只是和插电式混动比,内燃机无法参与驱动车辆,多了一次能量转换,不管是动力和油耗,都略逊一筹。所以竞争力也很有限。
在纯电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之前,插混车是最好的过渡,这个过渡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但是在过渡期间,插混车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插混领域里,没有人是比亚迪的对手。如果说笑到最后的话,别和这几个新势力比,和丰田大众比较,比亚迪都不虚。
再说恒大恒驰
说新势力,可是这也太新了。我们点评年轻人朝气蓬勃,谁日后更有发展,一个小BABY混了进来——说婴儿都不对,车没有正式上市,只能算个胎儿。我不敢说恒大造的车未来没有发展前景,可是三岁看老,这还没出生呢。
就这几天的事,恒驰1亮相了,在他们自己的产业园里转了两圈,发了几张官图。结果网友一看,轮胎装反了……这里小科普一下啊,恒驰1采用的是马牌265/40
R22的SUV轮胎,轮胎是有花纹的,不同花纹和地面的摩擦力肯定不同,而且还涉及到一个排水性的问题。所以轮胎给你标注了正反面,内侧叫Inside,外侧是Outside,这是一个修理厂的学徒工都不允许犯的错误。然而恒大,投了450亿要造车,却犯了这么个低级的错误!从上至下,官方图曝出来了谁都没发现!
不知道这算不算出师不利,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车企不怕犯错误,可是不能犯这么业余,这么低级的错误!就冲这一点,我不看好它。
我还拿比亚迪说事,比亚迪为什么要请奥迪的设计师来设计外形?为什么要挖来奔驰的底盘专家来调校底盘?哪怕是品控,都斥重金挖来一个专业的品控团队。这些积累不是光投资砸钱就能做到的。而且450亿放在车企里投入算多吗?
威马、小鹏、蔚来,甚至包括埃安、特斯拉。
把他们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只做纯电汽车。我们不能说错,既然要弯道超车,你再在发动机领域和人家较劲显然是不明智的,你不可能再去研发一个自主产权的发动机,买别人的发动机攒车有限的很low,所以上来就纯电汽车,这样的决策不能说错。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纯电汽车的门槛真是太低了。
我本人是比亚迪一代唐车主,作为消费者来说接触新能源算是比较早的了,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新能源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只要预算够,买插混没错,因为现在插混哪怕不充电也比同价位的燃油车强,在各方面都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我不是比亚迪的托,但插混领域还真没有谁干得过比亚迪。但是……纯电车,只要超过20万,全都不推荐。包括比亚迪唐、汉。
为什么?因为目前的纯电技术尚不成熟,你花20万,只能买到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比如说汉EV,比如说特斯拉,20多万,续航600Km,或许两年后电池技术突破了,续航1000Km的纯电车只要十万。而且毕竟存在续航焦虑问题。平时充电桩倒是好找,可是扎堆了怎么办?前面五辆车等着排队,你续航还有30公里了,你等不等?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低价纯电车可以,只为了市区代步,长途我干脆不开。或者家里有两台以上的车。
我的观点可能有些偏颇——20万以上的纯电车都是割韭菜。
所以,威马、蔚来、小鹏,甚至是特斯拉,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关键看电池技术谁先能做出突破,谁先能解决续航焦虑问题,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通吃,其余不说一无所有,也只能拾人牙慧,苟延残喘!
当然,这里面特斯拉财大气粗,已经从玩资本到玩技术达成了完美的蜕变,人家在自动驾驶领域,电控领域的技术都是这些造车新势力望尘莫及的。但是,现在的纯电车依然是不成熟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性。
这几家造车新势力,我都没向粉丝推荐过。如果想要买纯电车的话,我甚至推荐长城的欧拉好猫(女性适合),或者奇瑞的大蚂蚁,终身保。毕竟是长城,毕竟是奇瑞,说终身保我相信能保终身。而这些新势力,现在就只有一两款车型,而且销量也不稳定,基本上年年赔钱,要不是金主爸爸在后面撑着,或许已经轰然倒塌了。
不过话说回来,小鹏在自动驾驶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和广汽埃安都能算是国产中的领先水平。蔚来这几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换电模式我个人并不看好,不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我不太喜欢蔚来的那种运营,与其说卖车,倒不如是卖服务。或许是我观念跟不上了,但我还是觉得产品力依旧是第一位的,靠服务来弥补的产品力依旧难以长久。
至于威马汽车,呵呵,我不太了解。
理想One所代表的增程式
增程式有内燃机,不过因为内燃机不参与车辆驱动,所以只能叫增程式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这样的优势是节省了变速箱等一系列发动机所需要的传动部件,可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多了一次能量转化,动力不足——和内燃机可以参与驱动车辆的插混相比。
我们拿唐DM和理想One来比,不谈车身大小和空间,只说动力模块。唐DM让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可以爆发百公里4.3S的加速。理想One和燃油车比当然也不慢了,不过6.5S,其实都是电动机在工作。唐在高速运行时,发动机是主力,可以驱动车辆的同时给电池充电,尤其是在高速上,内燃机的优势明显。而理想和所有电动车一样,电动车只能通过提高电机转速来加速,高速时电量消耗明显,这时候还需要内燃机工作发电,这才导致理想的油耗偏高。你说理想那么大车身,百公里9—10个油已经不错了,这要分怎么比,如果不是增程式这种动力模式的话,油耗完全可以更低。
另外,能够买自东安动力的三缸1.2T的内燃机也的确过于孱弱了一些。这也侧面体现了新势力的底蕴不足。
我否定的并不是理想One,也不是理想,而是增程式,比亚迪的DM3.0系统就已经把增程式作为一种工作模式了,DMi车型能在亏电状态下达到3.8L油耗也是因为增程式的关系。所以我的观点不变,增程式没有前途,在纯电车全面普及,替代燃油车之前,插混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一下个人预测吧。比亚迪拿出来,人家一定是会笑到最后的,这场新能源的革命可以说是比亚迪凭借542一手掀起来的。(当然也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它和这些新势力造车没有可比性。
恒驰现在还没出生,所以没办法下结论,可是会不会胎死腹中呢?会不会呢?总之轮胎的事情不是个好兆头。如果我是恒大的高层,一定会说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针对,买通了工作人员云云。真的是太丢脸了,无解。
四个造车新势力里,我猜——强调是我猜哈,可能是威马,刚刚曝出自燃门,本来就没有什么底蕴,还自燃了,所以我真的不看好。威马可能是第一个出局的。
第二个是小鹏,虽然我说小鹏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建树,软件方面不错,但是硬件层面……我感觉小鹏就不像是造车的,更像是玩资本的。
第三个是理想,毕竟目前只有一款车,而且是比较过时的增程式。理想One的驾乘感受还算不错,但是问题也不断。前景我一样不看好。
比亚迪a股(比亚迪a股和h股区别)
电池技术的对比
提到电池比照,作为电池世家的比亚迪绝对是有实力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电池厂家比实力的,而特斯拉自身本来不具有出产电池的才能,其电动 汽车 的电池供应都来源于松下,那我们就暂时看一下松下的这个电池和比亚迪电池到底如何,松下电池选用的是钴酸锂电池,这种电池的特点是能量密度能够到达150-160瓦时/千克,而比亚迪选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只要100-110瓦时/千克,动力的供应方面显着是松下电池更有优势,续航才能当然也是实力更佳,同重量等级电池特斯拉会比比亚迪续航才能多出70公里摆布
电池构造的对比
电池的构造方面,特斯拉选用的是7000组单体小电池组成,选用小电池的原因是特斯拉考虑未来电池坏了之后只需要更换一小块,而不用集体更换一大组电池,而特斯拉最拿手的技术便是BMS(电池管理器),完全可以协调好这7000组电池,而实际情况是松下的这种钴酸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过高,无法做成大电池,而且松下的这种小电池生产工艺和生产线也相对成熟,相对于这种情况,比亚迪选用的是大电池组,正是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小的优点,对于做成大电池组更减少控制单元的难度,这对于技术不算成熟的电动 汽车 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电池构造方面无疑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电池安全性
尽管特斯拉电控集成管理系统算得上是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电池本身的缺陷和电池组过多,特斯拉起火的事件并不少见,特斯拉的钴酸锂电池在高温下极度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氧,最终导致爆炸,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相对来说非常稳定并且由于电池组的数量较少,控制方面也是相对简单,安全性,我更认同比亚迪这边
电池寿命
电池寿数来说,特斯拉的钴酸锂电池高温下极易分化,而电动车的行进无疑需求大量的能量,这需求电池长期的高功率作业,高温也是在所难免,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选用正三价的铁离子,不会发作更多的化学反应,这关于电池的使用寿数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果要单说电池技术的话,特斯拉肯定是比不过比亚迪的。有人认为我是胡扯,特斯拉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电池技术没有比亚迪好?其实,如果你们有了解特斯拉的电池的话,你就会发现它的电池实际上不是自己研发的。它是采购自索尼的18650规格的电池型号,这种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用的最多的就是笔记本,一个笔记本大概用到6节。那么一个笔记本都要用6节的话,那么一辆电动车岂不是要用很多节?没错,特斯拉的电池大概用到七千多18650规格的电池。所以你看,单说电池的话,特斯拉并没有什么非常突出的技术。
而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则与特斯拉不同,是酸锂铁电池。这种电池最大的好处就是热稳定性很高,可以在600度的时候依然很稳定,并且由于三价铁离子不活泼的原因,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电池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增加。
那么特斯拉靠的是什么技术,才让其一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大佬”呢?那就是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MS。七千多节18650型号的电池,特斯拉用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就把它们连接在了一起,同时在每节电池之间会有液体管道穿梭,散发掉充电和放电所产生的热量。除此之外,如果一节电池出现问题,系统还会自动切断连接,以保证整体的完整性。
所以,要单说电池技术的话,比亚迪要比特斯拉强上不少,而特斯拉强在它的电池管理系统上。
这标题就有误,特斯拉没有自己的电池,是采用松下的18650锂电池,就是强光手电筒里的那种电池,几百个串在一起,就是特斯拉电动车的动力来源了。
而比亚迪的铁电池是自己研发出来的,安全性能极高,就算丢火堆里也不会爆炸,而且衰退率很低。唯一的缺点就是能量密度低,同样的质量存的电不如三元锂多。现在比亚迪做出调整了,纯电公交车继续用铁电池,因为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混动和纯电私家车改用三元锂,虽然安全性降低了,但是存电量提高了,还有就是大家都在用三元锂,为什么我不用?
那么,你可以判断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和特斯拉(松下)的电池技术到底哪家强?
比亚迪电动车一般每次充电可以跑上500km,充电15分钟。快充15-20min,80%左右电量,慢充1-2小时,100%电量 ,满充时行驶里程为500KM左右。但铁电池100多一公斤,一部电动 汽车 估计需要250多公斤电池吧,电池就要3万出头,成本要比内燃机车型高出5万元。
很多人都知道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并非电池技术,而是其组装电池,电池系统电能和安全管理的技术。电动车迟迟无法普及的原因在于高昂的电池成本,而特斯拉通过使用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已经量产的松下,18650电池大幅降低了电池成本。即便如此,其成本还是很高昂,据最近消息称,特斯拉因电池成本降不下来,特斯拉Model 3价格或升到5-8万美元。
未来电动 汽车 发展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如何降低电池成本,以及成本降低的速度有多快。特斯拉 汽车 公司被认为是每千瓦时电池成本最低的电动 汽车 制造商,业内有分析预估该公司已经接近200美元/千瓦时的水平。
经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当然不能说算是很全面的,但足以让大家了解到大概,而对于“比亚迪电动车电池与特斯拉电动车电池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王牌”这个问题在 汽车 行业上确实是没过多的冲突,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决定买哪一品牌电动车时,所谓货比三家,做一些比较才能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许比亚迪会更优异些。
大家爱拿特斯拉和比亚迪对比,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问题,特斯拉是6000-7000个单体电芯,而比亚迪的电动车是100个。大家说特斯拉的BMS(电池管理器)牛,因为它要管7000块电池。比亚迪只要管100块就可以。当然,你是可以说特斯拉很牛,但是特斯拉愿意这样吗?我相信他是不愿意的,硬件成本啊,电池管理,意味着至少要采集每块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其他还有什么参数要采集,我也不清楚,我只是纯粹从业外人士的角度来分析),这都是需要从每块电池连线到电池管理器的。7000组和100组线的区别,哪个便宜?哪个简单?特斯拉不想简单一点?可是买不到大容量的电芯,只能很多小电芯并起来,增加容量。60多个3AH的18650电芯,可以并联成200AH的电池包(只是举例,实际是不是并成200AH我也不知道,但是并联增容是肯定的),然后再串联升压,达到电机的工作电压。而比亚迪一块电池直接就是200AH,这样的话,并联增容这一步就省了,直接串联升压就好了。特斯拉真的不想简单一点?臣妾做不到啊!一个复杂的电池管理器,也许技术是很牛逼,但是出问题的机率是不是比简单的大呢?他可能本来不想那么牛逼的,问题是,一次要管理那么多,不牛也不行啊。一次管7000名士兵,得是师长或者军长吧?可是只管100个的话,派一个连长就差不多了。我把军长留出来,做其他更重要的事。就不说电池管理器容易出问题,电芯呢?现在电池生产线的品质管理,不良率应该是按PPM来计的,也许松下电池生产线比比亚迪或者中国的其他电池产线管理好,PPM比较低,是不是有70倍的那么大呢?就算是有70倍那么大,一到车上,大家就电芯出问题的机率就又回到一个级别了。如果没有70倍那么高,那就是比亚迪出问题的机率比特斯拉还低那么一点。据我所知,Leaf的电池包,也是直接是大容量电芯(应该是软包装的)串起来的,省了并联的部分。管理芯片我就不说了,他们运算速度的数量级,是不在乎这7000和100的差别的。电池管理器的控制是软件实现的,我觉得没必要那么迷信美国人的软件能力吧,咱真的差那么多么?管理好一个连,总比管理一个军简单吧?我觉得特斯拉未必不想用大容量电芯,问题是他的采购量不值得人家专门给他建新的线,生产大容量的电池。他只能象拼积木一样,买小电池拼成大的。听说他自己投资建电池厂了,我们不妨观察一下,他是不是会生产大电芯。比亚迪做手机电池,自己也有生产18650电池,但偏偏他就没用现成的18650电池做电动车,而是另外投资20亿RMB,这个数据我是听说过,但是具体出处真不记得了,但是的确建了新厂是真的。他是因为钱多?我们知道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为什么?因为他电压比其他电池低,大约是3.2V,而特斯拉用的大约是3.6V,相差约0.4V,一个200AH的电芯,能量就差了(0.4*200=)80Wh。100块电池少8kwh(8度电)。我都会算的,比亚迪那么多人不会算么?他为啥不直接建电压高的电芯生产线呢?反正都是建新线的。我觉得这里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成龙早年里有个**叫《我是谁》,貌似有那么一小块物质,蕴含极大的能量,后来爆炸了,出了事故。这里把这个扯出来就是想说,单位体积里具有的能量越高,就越危险。大家对电动车的诉求,目前既包括续航,也包括安全。我想这里面需要一个平衡点,既不至于为了安全,选了能量密度更低的镍镉电池,但续航能力成了渣。而也不能为了续航,就忽视安全,出了事故,把电动车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比亚迪建新线,生产的是电压相对低一些,但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我想投资之前,肯定要有评估报告啥的,说服一下董事会吧?比亚迪公布出来的视频资料里,就有火烧整车电池包的试验(我是看到过,大家可以自己找,都是公开的资料),最后是剧烈的燃烧,没有爆炸——还有就是一拖车秦起火烧毁(10+辆),但是没有一辆爆炸的——这个新闻,关注新能源车的,应该都知道吧?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这种电池车的危险程度不会比汽油车高(我们看的**里,可是常常看到汽油车起火爆炸的,实际生活中,也应该有汽油车起火爆炸的情形)。而笔记本电池或者手机电池,投到火中,是要爆炸的(大家试验时注意安全)。当我们并不是说特斯拉就没做安全措施,他的思路也是可取的,他是用7000个可能的小炮仗取代了100个可能的炸弹。但是代价就是前面说的复杂的电池管理器,和动力电池包出问题的机率。说到这里又回到老路上了,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技术应该是不相上下的,如果特斯拉的技术领先几个数量级,比亚迪就不能学他?你们不是天天说比亚迪的车型象这个象那个么,反正都是拿钱建厂,不能用特斯拉一样的电池一样的技术?同样的道理,比亚迪也没有那么牛逼,但是他的优势就是自己建了生产线,直接生产动力电池,自己养起了市场,自己消耗。他储能,电动大巴,纯电车,混动车到处都用到这种大电池,所以他还在扩产,就是这样,可能还紧张。目前就是陪奔驰玩玩,别的厂家倒是想买,对不起,先排队,等我产能提升了再说。特斯拉和比亚迪目前还不是明显的竞争关系,一个高端一个低端,远没有要抢对方蛋糕的时候,反而要合作让消费者接受电动车,把蛋糕做大。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在走下坡路,在最初的猛增之后,现在销量下滑,根本原因还是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不是比亚迪抢了他的市场。
特斯拉是一个类似于中国长城的美国企业,核心技术都是依靠采购只是个组装厂。电动 汽车 的核心部件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电池来自日本松下、电机来自台湾富田、电控系统曾经流出的信息是某机构的技术支持,但让也不排除自己研发团队的加入。
但是特斯拉电控系统导致的严重事故不是一例两例了,严格的说特斯拉的产品除了定位和设计其他并不算一流产品。依靠采购的动力电池排名低于比亚迪,动力还是台湾省的中国芯,这台车到底如何自己想一想吧。我们看一看NR(美国知名调研机构)的电池技术排名:
1、LG化学
2、三星SDI(问题品牌)
3、比亚迪
4、松下
5、Kokam
6、东芝
7、帅福得
8、LECLANCHE(瑞士)
9、Electyocaya(加拿大)
10、宁德时代CATL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排名第三,三星SDI电池镉致癌的问题还没有明确回应其实应该剔除排名,之后的企业自动升一名,那么比亚迪目前至少是全球第二。
电池元素与其他企业的元素不同,电池类型为钴酸锰锂电池,缺点是能量密度一些、优点是安全系数直接升高一级,严格碰撞测试、穿刺火烧试验保证安全的电池类型不多,比亚迪算其中第一。
其次还有商用车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缺点同样是能量密度低、电池均衡性差,优点是成本足够低,补贴取消之后能真正拉低电动 汽车 售价的只能依靠这种电池。电池技术没有突破,降低成本是唯一的出路。
特斯拉和比亚迪是没有可比性的两家企业,特斯拉是美国乐视、埃隆马斯克是没有走弯路的贾跃亭,而比亚迪是实业型企业。
特斯拉在 汽车 领域可能是昙花一现,但是比亚迪则不同,这家企业即使不卖车也会是动力平台供应商,掌握核心三电和整车生产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动力电池作为能源计划的其中一个环节,不能放弃也不一定有绝对必要自己生产。
有可能的话这两家企业还有可能是供求关系,特斯拉如果不是受制于松下中国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也是电池供应商不错的选择。
如需帮助请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
三元锂电池如果内部短路或是正极材料遇水,都会有明火产生。所以一般18650电池都会有一层钢壳保护,由于特斯拉的电池组是由7000块左右的18650电池组合而成,所以,虽然特斯拉给电池组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但是在极端的碰撞事故中,起火隐患还是有的。
而磷酸铁锂电池则要稳定许多,电池板就算是穿刺、短路也不会爆炸燃烧,遭到350℃的高温也不会起火(三元锂电池在180-250℃就扛不住了)。所以在安全性能上,磷酸铁锂电池略胜一筹。
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围绕电动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售后及保养也陆续发展起来,但还有一个消费者关心的关键问题是,动力电池的衰减有多严重?如今特斯拉给出了答案:特斯拉Model 3行驶48万公里后电池组容量衰减仅5%。
特斯拉电池供应链及业务发展高级总监、首席电池科学家Kurt Kelty和他的合作伙伴——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的Jeff Dahn在3月22日的国际电池研讨会暨展览公布了他们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Dahn在演讲中表示,提高NMC三元锂电池中的某种化学成分,可以限制高压下电池运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最终的结果是改进后的电池单体在超过1200次循环后依然有着优秀的性能表现。
Dahn演讲的PPT
如果把电池单体制成电池组,1200次循环等同于车辆行驶大约30万英里(约48万公里),这意味着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特斯拉车主在连续开24年后电池容量仍然可以达到出厂容量的95%。更关键的是,Dahn在现场表示,新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在特斯拉的产品中得到应用。(“going into the company’s products.”)Dahn口中的产品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今年年初量产的特斯拉-松下2170电池了,该电池会首先应用到7月量产的特斯拉Model 3上。
以下是36氪科普讲堂环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一个简单的策略是提高电池的工作电压。然而在高压状态下,电解质会与电池正极反应。通过使用简单的实验就可以表明,这些化学反应的对电池正极是极其有害的。Dahn及其团队的技术,阻止了这些对正极有害的不良反应,应用新技术后的电池在高压状态下电解质与正极的反应几乎停滞,使得高性能的NMC锂离子电池可以在高压状态下运作。
这项新技术使得特斯拉有机会在2170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的情况下阻止电池性能衰减反应。
事实上,这项新技术在于1月4日召开的特斯拉投资者见面会上就做了闭门公布。特斯拉CEO Elon Musk和CTO J.B. Straubel专门对投资者解释了新电池的技术细节,使得一位做空者改变了看法——
投资人Whitney Tilson曾在2013年初至2014年做空特斯拉的股价,如今特斯拉关于超级工厂的激进生产计划让Whitney Tilson决意卷土重来。1月4日,Tilson参加了特斯拉投资者见面会。会后他在发给其他投资人的邮件中表示,见面会主要介绍了新型电池的原材料供应和制造细节,特斯拉高层的策略“令人印象深刻”。他决定放弃做空特斯拉股票。
那么已发售的Model S & X的电池组衰减情况如何呢?去年11月,活跃在荷兰比利时的特斯拉论坛上一群特斯拉车主收集了全球各地286位Model S车主提交的电池充放电数据。数据显示,在行驶10万公里后,大多数Model S的电池组容量将衰减至出厂原始容量的95%;在行驶20万英里(约32万公里)后,电池组容量将衰减至出厂原始容量的90%。
另一组实验数据表明,频繁的充放电似乎更能避免电池降解。(特斯拉车主看过来)
Musk曾经透露,特斯拉实验室曾就Model S的电池组进行测试,该电池组在模拟运行了50万英里(约80万公里)后,电池组容量衰减到了出厂原始容量的80%。特斯拉对于包括电机在内的驱动单元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行驶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的级别,作为与之匹配的动力支持,电池组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支持的行驶里程也应达到160万公里。
以2万公里/年计算,普通车主要连续驾驶80年才能报废一辆特斯拉 汽车 。但不要忘记,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汽车 的使用效率将得到指数级提升,届时特斯拉 汽车 的优势将会逐步显现。
对于电动 汽车 市场上的玩家而言,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上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低于125美元/kWh)显得已经难以追赶。反过来说,2016年 汽车 销量尚不足8万辆的特斯拉,如果没有点技术积累,如何应对来自大众、奔驰、通用们的竞争?
论技术,特斯拉采用的是松下的三元锂电池,比亚迪为相较落后的自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因为能量密度更高,三元锂电池已经成为乘用车动力电池主流方案。松下一直是排名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与特斯拉在美国内华达州合建有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工厂(年产量50GWH,我国2016年总产量才100GWH)。松下之后做的比较好的还有三星SDI、LG、TDK、宁德时代……比亚迪即便是在国内,技术也不是最靠前的,现在国内乘用车用的最多的为宁德时代(国内第一)的三元锂电池方案,比亚迪乘用车这块后面也会陆续改用三元锂电池。除了电池外,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是电控系统BMS,一辆 汽车 里面数千甚至上万节电池要管理好是很有难度的,这块也是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之一。
特斯拉现在在行业的地位类似于苹果当初对大屏触控手机的引领。
题目说的不是很清楚,应该说的是特斯拉 汽车 和比亚迪 汽车 所使用的动力电池组哪个更牛!所以比较的是电池组。
单纯从电池角度一个三元锂一个磷酸铁锂,两个都是成熟的锂电池技术,三元锂突出能量密度但是不稳定,磷酸铁锂突出安全性但能量密度不高。所以使用场景上也有不同,磷酸铁锂达到三元锂同样电容量需要更大的体积和重量,所以体积重量相对不那么敏感的大巴车公交车就比较适合用磷酸铁锂,家用轿车由于体积和重量限制使用三元锂续航能力更有保证!没有优劣只是技术路线不同。
从电动家用 汽车 电池组的角度来看,电池组由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组成。纯电动情况下三元锂会比磷酸铁锂续航更好,混合动力下电池容量要求不大,三元锂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比亚迪用磷酸铁锂来做混合动力车也是很好的选择,利用磷酸铁锂的稳定性可以对电池使用更为极端。纯电动车比亚迪也要用三元锂,所以说这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三元锂电池电控系统方面,特斯拉应该比比亚迪要好,毕竟多年的持续研发和应用。特斯拉 汽车 使用的三元锂控制的已经很成熟也比较安全了。比亚迪对三元锂的控制还需要等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简介:
比亚迪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其A股和H股是指该公司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股票。本文将对比亚迪A股和H股的区别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A股与H股的概念和区别
A股指的是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股票,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而H股则是指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的股票,由香港证券及期货交易所监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上市地点和监管机构的不同。
1.上市地点:
A股上市公司在中国内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而H股上市公司则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监管机构:
A股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进行监管,而H股则由香港证券及期货交易所(HKEx)进行监管。
3.投资者类型:
A股市场主要面向中国内地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H股市场则主要面向全球投资者。
二、比亚迪A股和H股的情况
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在A股和H股市场上都有上市股票。以下将分别介绍比亚迪A股和H股的情况。
1.比亚迪A股:
比亚迪A股以股票代码“002594”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属于中小板。该股票面向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主要是中国内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比亚迪A股的股东主要是中国内地的个人和机构。
2.比亚迪H股:
比亚迪H股以股票代码“1211.HK”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比亚迪H股面向全球投资者,包括中国内地和国际投资者。比亚迪H股的股东主要是来自全球范围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三、比亚迪A股和H股的优缺点分析
比亚迪的A股和H股各有其优缺点,以下将对其进行分析。
1.A股的优点:
(1)面向庞大的中国内地市场,有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更容易形成市场共识;
(2)与中国内地的其他A股公司更具可比性,更容易进行行业分析和对比;
(3)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更为接近,更容易获取相关信息和反馈。
2.A股的缺点:
(1)受中国内地市场的监管规定和政策的影响较大,投资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波动和政策风险;
(2)投资者的流动性相对较低,买卖股票的成本较高;
(3)相对于H股市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较低。
3.H股的优点:
(1)面向全球投资者,流动性较高,更容易引入外国投资者;
(2)受中国内地市场的政策和监管规定影响较小,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
(3)容易获取全球市场的资讯、研究报告和专业分析。
4.H股的缺点:
(1)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和公司较远,可能缺乏对内地市场的了解和接触;
(2)流通范围广泛,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3)相对于A股市场,可能面临更多的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
综合分析,比亚迪的A股和H股各有其特点和优势,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结论:
本文对比亚迪A股和H股的区别进行了介绍和分析。A股和H股的区别主要在于上市地点、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类型等方面。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在A股和H股市场上都有上市股票。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比亚迪的A股或H股。
关于“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uod1.cn/xwzx/202501-447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文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文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